您有一条新的消息

059183832226

当前位置:福州华研医院 > 皮肤养护 >

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

来源:福州华研 浏览次数:200次

   药物通过注射、口服、吸入、栓塞、灌肠等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、 黏膜反应,称为药疹。

 
  一、临床特点
 
  1.有用药史,如抗生素,以青霉素、头孢菌素为多;解热镇痛药,以水杨酸制剂 为多见;抗癫痫镇静药,如苯妥英钠、巴比妥酸盐和磺胺类药物。其他常见的致 敏药物有别嘌醇、呋喃唑酮、生物制品等。
 
  2.药物进入体内可通过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引起皮肤黏膜反应,以前者多见。
 
  3.免疫性机制,一般潜伏期为4~21天,如机体已在致敏状态,再次用药,常在24 小时内发病。
 
  4.非免疫性机制可能:组胺释放剂,如阿片类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释放组胺;补体依赖性反应,如造影剂;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,阿司匹林等抑制 环氧化酶,导致白三烯过多。
 
  5.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 常见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,皮损常对称发布 。多伴有发热、瘙痒和嗜酸粒细胞增多。停药后一般2~4周皮疹消退。另外有荨 麻疹型、固定红斑型、多形红斑型、环状红斑型、结节性红斑型、玫瑰糠疹型、 紫癜型等。
 
  6.严重类型有重症多形红斑型、中毒性表皮松解型或剥脱性皮炎型,可有内脏、 眼、口腔、外生殖器部黏膜损害。
 
  7.药疹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,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及是嗜酸粒细胞增高,如有 肝肾内脏损害,可致肝肾功能异常。
 
  二、诊断和鉴别诊断
 
  药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,常可依据:有明确的用药史;用药与发病之间有一定的潜伏期;发病急,皮疹往往对称性、全身性;排除类似损害的传染病、皮肤病或内科疾病,如荨麻疹样药疹应与药疹相鉴别,猩红热样药疹应与猩红热相鉴别。
 
  三、防治
 
  1.详细询问过敏史: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,在用药时不选择以往曾致敏的药物,或与致敏药物结构相似,或有交叉过敏的药物,如以往对青霉素过敏者,应慎用灰黄霉素。
 
  2.治疗过程:若出现不能以所治疗疾病的表现解释的皮疹,应考虑药疹的可能性,此时应停用致敏药物,如几种药物同时应用,一时难以确定哪一种为致敏药物,应暂时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,代以其他药物治疗。
 
  3.药疹的治疗原则:停用致敏药物,加快药物的排泄,给予抗敏、抗炎治疗,支持治疗及防止继发感染,根据病情的轻重,予以不同的处理。
 

上一篇:硬皮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

下一篇:【福州华研健康知识天地】夏季饮食禁忌

热门阅读

>>更多
备案号:闽ICP备19002658号-30